查看完整版本: 饕餮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q798600 發表於 2009-1-24 06:07 PM

饕餮

本帖最後由 kikia1234 於 2009-10-12 09:16 PM 編輯

1.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呂氏春秋·先識》:“周 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彊 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六:“ 紹聖 初,先人官 長安府 ,於西城 漢高祖 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餘,遍刻雲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 三代寶器。”
  2.比喻貪得無厭者,貪殘者。《魏書·桓玄傳》:“取妾之僭,殆同六體,乃使尚書僕射為媒人,長史為迎客,嬖媵饕餮,賀同長秋。”清 唐孫華 《發粟行》:“竟使官糈飫饕餮,詔書掛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故令貪夫盈於朝列,饕餮貢於大庭。”
  3.特指貪食者。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於品味食物的美惡。”
  4.比喻貪婪;貪殘。《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奸欺之罪。”艾青 《蘆笛·馬騫》詩:“它的饕餮的鯨吞,能使東方的豐饒的土地,遭難得比經了蝗蟲的打擊和旱災還要廣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貪婪地吞食。唐 杜甫 《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清 李漁 《奈何天·夥醋》:“終不然闖席的任情饕餮,先來客反忍空枵。” 聶紺弩 《略談魯迅先生的<野草>》:“而人類的惡鬼則高踞在這些活的屍骨,死的生命上饕餮著人肉的筵席。”
  6.相傳為 堯舜 時的四凶之一。《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堯 ,賓於四門,流四凶族, 渾敦 、 窮奇 、 檮杌 、 饕餮 ,投諸四裔,以禦螭魅。是以 堯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 ,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呂氏春秋·恃君》:“ 鴈門 之北, 鷹隼 、 所鷙 、 須窺 之國, 饕餮 、 窮奇 之地。”參見“ 四凶 ”。
  7.複姓。 南朝梁世祖 賜 武陵王 紀 姓 饕餮氏 。見《梁書·武陵王紀傳》。
1.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
  2.比喻貪得無厭者,貪殘者。
  3.特指貪食者。
  4.比喻貪婪;貪殘。
  5.貪婪地吞食。
  6.相傳為堯舜時的四凶之一。
  7.複姓。南朝梁世祖賜武陵王紀姓饕餮氏。見《梁書.武陵王紀傳》。
  8.傳說龍生九子,其中一個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9.在{網遊怨恨屋}中,饕餮是一套神器,只能並存三樣,出現第四樣時,前三樣中的一樣就會自動被系統收回
  10.神曲中的七宗罪之一,饕餮-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欲、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
史料記載
  《辭海》中記載: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
  《辭海》在解釋饕字說:饕即“貪,《漢書·禮樂志》:‘貪饕險’顏師古注:‘貪甚曰饕。’特指貪食。”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薑姓也,炎 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薑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麅(號鳥)”,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神魔志異*異獸篇》:神州極南有惡獸,四目黑皮,長頸四足,性兇悍,極貪吃。行進迅疾若風,為禍一方。
  《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鴞,是食人。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上面幾段話裏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是饕餮是一種“惡獸”,而不是魚蛇蟒鱷,不屬於魚類或爬行類。 《辭海》中還有附有商周鼎上的饕餮紋。你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認出那個兇惡的猛獸像誰,非常像狼的正面像,也是圓眼吊睛,兇狠無比。
  二是饕餮甚貪食。 這個特徵鮮明地指出了狼的特性。“極貪食”是草原狼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咱倆養過狼,太知道狼的這個天性了,咱倆可以舉出無數個狼貪食的例子。天下再沒有 比狼更貪食的動物了。不信可以讓人去問老牧民,天下最“貪食的惡獸”是誰?回答肯定是狼。人所共知,“貪”就是狼性的代名詞。董仲舒說秦“以貪狼為俗”,也把貪與狼相並列。中國人形容貪食總是用“狼吞虎嚥”,而且還把狼排在虎之前,狼比虎更貪食。形容貪心都說“狼子野心”,不會說“虎子野心”。
  由於饕餮具有“惡獸”和“甚貪食”這兩個狼的特徵,而且饕餮紋又像狼。因此,傳說中的饕餮很可能就是狼,或是從狼演變而來的神獸。
  三是饕餮成為商周鼎的主要紋飾,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寶鼎是華夏民族在青銅時代的立國之重器。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徵至高無上王權的神器和禮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華夏先民心目中處於民族“圖騰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屬於民族的圖騰才有資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鐫刻鑄造在寶鼎重器之上。這一現象又反映出兩個問題:其一,到商周時,華夏族可能還仍然崇拜狼 圖騰,至少是猛獸圖騰,炎帝黃帝族祖先的圖騰崇拜遺風可能還繼續存在,而周朝時期的華夏族受狼圖騰的影響更深,因為,周起源於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圖騰的遊牧族。其二,當時的“龍”可能還沒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為華夏族的民族圖騰,否則,象徵王權的寶鼎就一定會以龍作為主要紋飾。而且,當時周天子 也還沒有坐龍座,那時還延續著炎黃遊牧遺風,席地而坐。
  周鼎上的紋飾主要由饕餮紋和雲紋所組成,以饕餮為中心,雲紋環繞其周圍。顯然,饕餮神獸在天上,從雲層裏探出頭,俯看人間。它的身體則藏在雲裏,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龍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腦袋後面續上龍身,那就與後來的標準龍相差不遠了。所以,我認 為,在狼圖騰和龍圖騰之間可能還有一個饕餮圖騰的過渡階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後來龍的猙獰面目。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複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兇惡、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兇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 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兇惡面孔。若論神秘、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徵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蹤影 難尋了

饕餮紋
   饕餮紋到底指稱什麼?歷來爭論紛紜,迄今尚無定論。有說是牛、羊、虎、鹿、山魈……。在這諸說中,饕餮為虎說聲音最響。許多從事原始文化與藝術研究的學 者認為,饕餮紋是虎紋的誇張、變形。在古代,虎亦為很重要的通天神獸,巫師乘虎的造型在後世文物中多有出現。而在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在“龍鳳”崇拜之前,曾有過一個相當長的龍虎崇拜的階段,龍虎鬥圖案造型在東周至西漢時代大為盛行,其中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龍虎相鬥圖最為精美,氣勢不凡。古人認為虎為 陽獸,“雲從龍,風從虎。”龍虎相鬥表示陰陽交合。在漢代,蒼龍、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東、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國歷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龍之下。然而,古籍中對虎的神通的描繪顯然難與饕餮在青銅器上的顯赫地位相比。
  傳說龍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tāo tiè),是上古一種兇猛且殘忍的魔獸,喜食人,食量大,從這一點不難看出,饕餮其實就是當時社會黑暗一面的具體表現,而人們也很憤恨奴隸制社會的壓迫,以饕餮來寄託自己的感情,饕餮也就越來越被人們熟識。把饕餮比喻成吃人的奴隸制社會,這是古代饕餮文化最重要的含義。
  由於饕餮是兇猛的魔獸,具有強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數民族當作附身符,把它的圖紋刻在器具,食皿上,認為這樣就可以借助饕餮強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獸所吞噬,逐漸取代了原本吃人殘忍的一面。
  現在來說,饕餮的主要含義是食文化的象徵。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複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兇惡、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兇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 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兇惡面孔。若論神秘、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徵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蹤影難尋了。
  相傳饕餮是蚩尤敗給炎黃二後被斬下的首級身首異處集怨氣所化,有吞噬萬物之能被黃帝用軒轅劍所封印並由獅族世代看守(守門石獅)
  現代含義:源自"法國廣告收藏家布林西科先生,是”廣告饕餮之夜"的創辦者,是廣告專業人士的盛會,它的大門是向所有人敞開的,業內人士可以從中看到,學到廣告的創意表現手法,圈外人士也從中得到愉悅與禮堂享受。它的成功重要的是它為年輕觀眾提供 了一個心情發洩的絕好場所,是一所歡快、理智的發洩,熱而不狂。"廣告饕餮之夜"為觀眾準備的就是一道廣告大餐,就是要每位到場的觀眾吃飽。廣告饕餮之夜環球展映進入第24個年頭(1984年開始)。每到廣告之夜,滿街頭戴面具,揮舞氣球,連喊帶唱的狂歡場面。”而"饕餮'在現代文化中也預示著心靈的放 松,欲望的滿足。把"饕餮"的含義推延出去,也就是指一場別開生面的盛宴。
  引申含義:它具有攝影盛宴,大聚集的含義,也比喻貪吃的人。同時引申到我們對攝影也是一種無止境的渴求,做個貪吃的人吧,但不是用嘴,而是用眼,用耳朵,用心靈來吃這道大餐...<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amosring 發表於 2009-1-25 09:30 AM

饕餮...還好是神話
不然應該要跟宇宙黑洞有得比是吧

伊莉斯特 發表於 2009-1-25 04:29 PM

第一張很帥氣
可是有點像老鼠
第四張真的很明顯是軒轅劍外傳的圖
呵呵

warkinginmars 發表於 2009-1-25 07:24 PM

饕餮在現今高度商業化的時代也產生另一種銓敘..."資本主義"
眼觀時下的金融風暴,不正是這頭惡獸肆無忌憚的結果?

app78g 發表於 2009-1-26 01:03 AM

每張圖都不大一樣呢...

有些看起來像是日本屋頂上擺的= ="

還有些像是廟外頭的石獅...(難道在說廟公貪婪?)

我只聽過九龍子的那個而已 其他都不清楚 謝大大分享...<br><br><br><br><br><div></div>

17541144 發表於 2009-1-26 09:03 PM

饕餮應該跟宇宙黑洞有得比
第四張圖明顯是軒轅劍外傳天之痕

aikia063 發表於 2009-1-29 12:05 AM

感覺真的是四不像阿
可能是古代生物
面臨絕種

w5553819 發表於 2009-1-29 12:58 AM

上面混了一張國產遊戲圖片XD

不過忽然想到.老饕這詞應該就是從這裡來的

oueoueoue 發表於 2009-1-29 07:55 PM

牠好像12國記出現過  
算是比較出名的神獸吧

fdd1984 發表於 2009-1-30 01:00 PM

好像石獅喔...不過上古魔獸 不是很多隻嗎
想看看其他的耶!!<br><br><br><br><br><div></div>

ykkidog 發表於 2009-1-30 05:20 PM

古代的神獸我覺得都很意思
而且都各有個的涵義
真的很有創意

呂小強幽魂 發表於 2009-1-30 08:05 PM

真是一大堆的傳奇......
我只知道其中兩個傳說
1是九龍子
2是四兇部族中的一名凶神

綠之座 發表於 2009-1-30 11:52 PM

哇~!!第一章圖好帥呀
話說回來 "餮"這字怎麼唸呀= =

king52092 發表於 2009-1-31 03:15 AM

饕餮恩恩!
神話 要是有的話 還真的令人畏懼
圖片都滿帥的耶

s981256980 發表於 2009-1-31 07:53 PM

這只是以前人迷信的東西吧
還好只是神話
如果真的有這種生物的話
真的很恐怖<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