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印度佛教史--阿育王傳記
頁: [1]

jiunn36 發表於 2013-12-22 11:53 PM

印度佛教史--阿育王傳記

   關於他的傳說如下:屬於他盧族,在瞻缽那有日種王尼彌多,左右有臣屬五百人,財力雄富,統治北方之地。他最初有六個兒子,即逝黎耶那、羅諦迦、商其迦、陀尼迦、缽土摩迦與其第六子比多羅。有一個時期一個商主的妻子與國王會合因而懷孕。正當國王的母喪除憂之日商主的妻子生了一個小孩,因是除憂日所生,所以取名無憂(阿育)。長大時,精通六十種技藝、八種觀察、文字和手算術。其時臣子們在人眾中向一個婆羅門占相師詢問國王的兒子誰該嗣位。他說;「吃最殊勝的食品、穿最殊勝的衣服、坐最殊勝的坐具的那個人。」於是兩個地位高的大臣背地詢問,他說:「最殊勝的食品是米飯,最殊勝的衣服是粗布,最殊勝的坐具是地」。國王其他的兒子享用充裕,阿育只受用普通衣食,因此知道他該作國王了。中間尼泊爾和佉悉耶等地眾多山民叛亂,派遣阿育帶兵征討,很容易地就把山民平定了。制定賦稅、擒獲禍首、定決歲貢,獻於國王。國王說:「你的聰明、力量、勇氣各方面都使我喜歡,你希求什麼我就給你。」答:「在這裏其他弟兄們侵害我,請許可我在波吒厘子城住,並且給我一切享用資具。」給與之後,就在那個城建立五百處園林,女樂千人環侍,日夜嬉遊享樂。
  之後,摩揭陀國遮摩沙王逝世,他有十二個兒子,有的雖然登了王位,但不能護持國土。大臣婆羅門犍毗羅屍羅攝政幾年。那時他和尼彌多王結下冤仇,長時期在恆河岸上交戰,國王六個較大的兒子都投入戰鬥。不久尼彌多王也去世了。顧慮公佈了國王死去的消息會增大摩揭陀人的力量,因此秘不發喪,由兩個大臣自理國政。七天以後,被城市中的居民知道了,不聽他倆的話。他們想起了從前婆羅門的預言指的正是這個時候,於是迎阿育即位。六個王子戰勝了摩揭陀,得到了六座城。那天聽說阿育已登王位,於是偕同五百臣屬不到恆河以北,在王捨城等五座城,第六子在鴦伽城,在此六座城中大王子各登王位。
  第一王子信仰順世學派的秘句,次子信仰大自在天,三子信仰毗瑟紐天,四子誦持吠檀多秘語,五子信尼犍子學派的迦那迦,六子信仰名叫婆羅門姑奢子的梵行者,他們各自經營處所。阿育王依靠毗梨具族的仙人的供養空行母與羅剎的語句,以鄔摩天女以及屍林女鬼為本尊。此後數年之間耽於愛慾,因此稱為迦摩阿育,即愛慾的無優。之後與諸兄不和,交戰多年,終於殺掉六位兄長以及五百臣子。毀滅眾多城市,雪山與賓陀山之間的國土都受他的統治。嗔暴轉增,若不作刑罰等事,心就不坦然,飯也吃不下去。早晨命令作了殺戮、捆、打等刑罰,然後心安理得地進餐。像這樣阿育王作戰的故事很多,因為沒有必要所以不述。以上為地自在賢所說。我雖聽到一些印度人口耳相傳的史話,此處也不錄了。
  那時由於一些邪見婆羅門的鼓動,勵行生命祠祀,特別是由於毗梨具族牛耳仙人指教若殺一萬人作為祠祀,不但國上擴大而且成為解脫之因。因此就建築一個祠祀堂,到處尋訪能殺一萬人的人,但一時得不到,最後在抵羅呼底城求得一個旃荼羅族人。國王親自承諾,凡應殺死的人送入堂內,若不到一萬時有人到那裏就殺死,這是立誓供養遮苦行女(鄔摩)。以此方式殺了大約一兩千人時,刑吏到城外漫遊。有一個比丘打算遮止此人的行為,講解了殺生的罪業、地獄的種種故事,可是未能喚醒此人善報,刑吏反而想,「以前斬首殺人,現在應該如同從這個比丘所講的故事中聽到的那樣焚燒、剁碎、剝皮等等殺人才好」。這樣殺死多人,死於祠祀堂的人約有五千。此時以前的名稱改變,改稱為旃荼羅阿育,即暴惡的無憂。
  此時有耶捨阿羅漢的弟子一個住於加行道證悟的多聞沙彌,路過不知,來到祠祀堂之內。刑吏將用劍砍下時,他問這是什麼原因。刑吏述說過去的事情,沙彌說:「那末七天以後再殺,這個期間我也不到別處去,就住在這祠祀堂裏」。刑吏說:「這樣也好」。此人由於在祠祀處看到充滿肉血骨骸內臟等等因緣,無常等聖諦的十六行相現前,不到七天即證阿羅漢果,並成就神變。
  七天過去以後,刑吏以為以前沒有這樣裝束的人來到這個堂裏,用此要用前所未用的殺法。把沙彌放進裝滿芝麻油的大銅鍋裏,升火燒熬,火晝夜不熄,但此沙彌身體絲毫不受損傷,於是通知了國王。國王生起好奇心,因此來到祠祀堂。當時刑吏持劍奔來,國王問這是為什麼。刑吏答:「這是國王親自立的誓言,不滿一萬人時,凡來到這個堂的人一律殺死」。國王說:「若是如此,你自己比我先來,那末先殺死你吧。」兩個人正爭論時,沙彌示現降雨、閃電、騰空等神變,國王與刑吏極為敬信,頂禮足前,菩提種子大為醒覺。之後,沙彌說了法,國王對罪業大為追悔,毀壞了祠祀堂,為了淨除罪業請沙彌留住。沙彌說:「國王,我沒有能力指教你淨除罪業的方法,東方雞歡喜園有親教師阿羅漢耶捨度婆闍,他能淨除國王的罪業。」國王遵從教導,送信到阿羅漢面前說:「聖者請來波吒厘子城,淨除我的罪。假如聖者不到這裏來,我就到您那裏去。」耶捨阿羅漢知道若是國王前來就會給多數人帶來損害,因此親身前往波吒厘子城。每天白晝在國王身邊說法,每晚到廟中為四眾傳授經教,自從與耶捨阿羅漢會見之後,國王的信心大為增長,晝夜以作善行度日,每日供養比丘三萬人。
  其間,耶捨阿羅漢住在摩揭陀等其他地方時,國王所遣商人約五百人到寶洲采寶。他們航行成功了,滿載各種珍寶返航。他們在海的此岸停泊休息時,諸龍掀起海浪,一切貨物盡人海中。之後他們依靠別人維持生活逐漸返回,一時傳稱這些商人七天當到波吒厘子城。由於沒聽說過他們的經過情形,無數的婆羅門,遍行者,及一般人眾集合起來,想要看看這些珍寶的顏色和稀有的優點。到第七天國王偕同人眾到達林苑,看到那些商人僅著上衣,狼狽而來,太不像話,大家哄笑而散。國王詢問原因,商人陳述經過,並策勵國王說:「天王若再不把諸龍降伏,以後再也沒有誰願意去採寶,天王應該搞個辦法,」於是國王心裏為之感動,向一些智者詢問方法。婆羅門與遍行者都不知道。於是一位具足六通的阿羅漢想道,「這個方法也可由天神的教導而得知,假如由阿羅漢自己指示,就會認為此人偏向比丘。國王也要生起疑心,外道們也要說閒話。」於是說:「大王,辦法是有,今天夜裏家神會指教」。之後黎明時住在家中天空上的神說:「請國王盛大供養佛,龍可以降伏。」之後地神說;「請國王供養羅漢僧,龍可以馴伏。」第二天清晨召集一切人眾述說神的預言後,討論如何辦理。臣子們說:「請問昨天作預言的那個阿羅漢。」把他召請來請問,他想搞一個令人相信的方法,在紅銅片上書寫「龍等聽阿育王敕令!」等引言和「把商人們所採的所有珍寶還給商人們!」這類文句,投入恆河。在城中道路大十字路口處極高石碑的頂端八重真寶容器中放置金製國王像和龍像各一個。次日早晨一看,諸龍騷動,偕以風暴,把紅銅片拋擲於宮門之前,國王的像向龍像敬禮。國王詢問阿羅漢,答:「這是因為目前龍的福德大,為了再增長國王的福德,請供養佛和僧伽。」經此策勵之後,國王對像塔的供養增加了七倍。這個阿羅漢一剎那間去到天和龍等的住所,報告所有阿羅漢。國王也建築了宴會大廳,這個阿羅漢鳴擊鍵椎,在須彌山和輪圍山以內居住的一切阿羅漢來集。三個月內對六萬阿羅漢眾供獻一切資具,那時國王的像逐日伸直,到了第四十五天,國王和龍的像才能相平,以後龍的像逐日彎曲,又過四十五天龍像在王像足前頂禮。一切眾人對於供養三寶這樣的功德大為驚奇。之後將以前的紅銅片投入恆河,次日清晨龍的使者化作人形而來。他說:「珍寶已經送到海岸上,請派商人們去取。」國王正要這樣作時,以前那個阿羅漢說:「國王!這樣不足為奇,通知他們,『你們要在七天以後派人把珍寶等放在肩上,前來獻上。』這樣才算希奇。」這樣,第七天的白天,國王在無數人眾圍繞之中,諸龍化作商人的形象獻上珍寶,敬禮王足。對於民眾,給了熱鬧看,並舉行盛大宴會。
  此時國王也成就夜叉車的明咒,多產生如象大的馬,如多羅樹幹的士夫等等夜叉的四支軍隊。賓陀山南方地區等地也未遭損失而置於管轄之下,北至雪山與于闐背後的雪山,東南西三方直抵大海的贍部洲大陸和五十個左右島嶼也都賓服。其後,耶捨阿羅漢述說本師正遍知的授記,勸國王以如來舍利裝藏的寶塔莊嚴大地,因此產生對佛舍利的需要。為了發掘阿闍世王在王捨城大窣堵波的地下埋藏的所分得的舍利,國王和耶捨阿羅漢率領人眾來到那個地方;掘地約三人深之下,有猛烈火焰的鐵輪在旋轉,不能獲得取舍利的處所。當時該地的一位老婦人指示方法,從此處向西約三由旬的一座山前,有一個瀑流,將流向改變,輪子停止旋轉,火也熄滅了。又再掘地,看見紅銅片上寫著,「此處有如來舍利一摩揭陀大鬥,未來有一貧窮國王掘取」。阿育王由於傲慢,認為發掘的不該是自己,因為即說貧窮,應該是別人,於是背向而坐。耶捨阿羅漢再度勸請,最後掘到七人深的地方,見有鐵箱。打開箱子內外七層,在中央有本師的舍利,已增長到往昔一摩揭陀大鬥,約有六馱之量。箱子的四角各置有放光遠達一具盧捨的摩尼寶作為供養物,每一個摩尼寶若判斷價值,阿育王全國的所有受用都不能相比。國王曉得以後,傲慢破滅。從那裏取出舍利寶一大鬥,又如以前奉安埋藏,裝上鐵輪,又使秘密的水流如前流在,如前發火旋轉,然後把上面覆蓋好。之後向各處人民發佈命令,使者和一切助伴都由大力夜叉來充當,在八大聖地寶塔,金剛座中圍,此外北方于闐以內的贍部洲一切國上建立牟尼舍利藏塔,一晝夜之間完成八萬四千塔。又向各地發佈命令,每天應以數以千計的明燈、熏香、花鬘供養一切寶塔;以上萬的金、銀、琉璃瓶裝滿香水和五種甘露供養菩提樹,從遠方以上萬的香和明燈作供養。三個月以內邀請六萬阿羅漢,請他們每天安住波吒厘子上空,供養一切資具。對於有學聖眾和凡夫僧則在地面上供養。到結束時每個比丘都著以價值十萬的衣服。當晚為了瞻禮諸塔,由大力夜叉把國王及其眷屬帶在肩上,七天之內巡禮贍部洲各地的一切寶塔,供養比平常多十倍以上。對於佛和聲聞的一切塔各各獻了金飾,把菩提樹用一切珍寶格外莊嚴起來。到了第八天的白天頻頻發願:「願我以此善根成為人中尊佛陀!」對人眾說:「應以極大歡心而隨喜!」人眾多說:『國王這種作為勞多果小,一時也沒有無上菩提,國王這個誓願定不會成就」。國王說:「假如我的誓願成就,大地也震動吧,天空也落花雨吧!」說完,立刻地的震動,也落了花雨。眾人也由於生信心而發願。
  當時為了「暖塔」(塔的落成典禮),供養比丘三個月,到結束時,凡夫僧忽然暴增,國王在林苑中作大供養。對於坐在席間首位的一位老比丘特別作大供養。這個老比丘寡聞而且極笨,一個頌也不能念誦,在年輕比丘中持經藏的也有很多人。吃完以後,坐在下座的人們問老比丘說:「你知道國王為什麼對你特別敬事?」老比丘答不知道。他們說:「這件事體我們知道,國王打算現在就來聽法,你需要說法。」於是正中老比丘要害,他心裏想,「我受具足戒雖然已經有六十年,但是一個頌子也不知道。假如以前瞭解這個道理,應該把好食品給與其他比丘,請他說法。但是現在已經吃完了,怎麼辦呢?」想來想去,極為痛苦。住在林苑中的神心想,若是國王對這個比丘失去信仰,那是不合適的。變化身形來到比丘面前說:「若是國王前來聽法,你就說,大王!大地山嶽也要歸於毀滅,何況國王的王位,大王好好想一想吧!」之後國王來了,給老比丘穿上一套金色衣裝,坐而聽法。老比丘如上所述說了,國王由於具有信心,深以為真實,毛髮倒豎,思惟其義。隨後林苑的神又說:「請老比丘,你不要白白耗費信徒所施捨的物資!」老比丘也就向阿闍梨請求教授,專心修行,三月以後,證阿羅漢果。在三十三天劫波樹苑中坐夏後,又來到波吒厘子城僧俗人眾中,國王所施與的衣服上染有劫波樹的香氣,香味遍滿各地。於是其他比丘詢問原因,他述說過去的歷史,大家都很驚奇。逐漸國王士聽到這件事,以為極愚笨的比丘也能證得阿羅漢,這是由於法的功德以及自己獻衣的因緣而發生。看到了佈施利他的勝利,又對三十萬比丘作了五年的大宴會,午前第一段時間對羅漢眾,第二段對有學聖眾,第三段對異生僧眾供養最殊勝的衣食。
  之後,國王的晚年發誓對阿波蘭多迦、迦濕彌羅、吐貨羅等國僧眾各供黃金百俱胝。對迦濕彌羅和吐貨羅的僧眾已圓滿獻訖,其他資具也同等地供獻了。對於阿波蘭多迦的僧眾黃金和資具還差四俱胝的時候,國王得了重病。國王的侄子財天施掌管金庫,違反王命,不將其餘黃金獻給僧眾。那時候國王面前有眾多阿羅漢蒞臨,國王有半捧解渴的庵摩羅果,以極大的尊敬獻給僧眾。阿羅漢等同聲讚頌:「國王!比較起你從前一切自由時九十六俱胝黃金的供獻,現在這個供獻福德更大。」
  後來,一個婢女搖寶柄的拂塵時,由於白晝暑熱而打瞌睡,拂塵由手中落下,落在國王身上。國王想,「以前一些大國王也要替我作洗腳等事,現在像這樣最微賤的奴僕也輕侮我!」一怒而亡。由於嗔怒的因緣,在波吒厘子城大湖中投生為龍。耶捨阿羅漢觀察虔誠的國王轉生何處,知道在湖中轉生為龍,於是來到那個湖畔。由於夙昔的熏習,歡天喜地地來到湖面,停於阿羅漢面前。正要吃飛鳥和漂流的昆蟲時,耶捨說了「大王!請不要放逸」等法。它於是斷食而死,據說生於兜率天眾中。這個國王在自己的全部領土上建立很多廟宇和法產,使佛陀教法遍達諸方。當他歸信佛教以後,過去的名稱改變,稱為達摩阿育,即法無憂。當對阿波蘭多迦的比丘們的供獻不能超過九十六俱胝時,有個有智謀的臣子說:「國王!這個問題我有主意,請把國政統統交給僧伽,百俱胝黃金自然在內。」阿育王知道這話有道理,就把國政獻給僧伽。為了增長國王福德,由僧伽護持國政兩晝夜,於是向僧團獻上無量金寶。取得國政後,傳與阿育工的孫子毗伽多阿育離憂。
  地自在賢所編傳記的文字中,僅僅編排了此人歷史的次第,與聲聞藏有關者有《阿育王傳》,《調伏阿育王因緣經》,《阿育王降龍因緣經》,《造塔因緣經》,《作大施會因緣經》,《供金因緣經》六種和《鳩那羅因緣經》共七種。其中第二種和第七種有藏譯,其餘我曾見過梵本,供金等事的記載在《如意籐》中也有一些。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m121087437 發表於 2013-12-23 01:32 AM

這個阿育王的故是蠻精采的
以前都只看中國跟日本的故事
看看印度的也不錯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