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各種關於佛的來源的說法
頁: [1]

jiunn36 發表於 2014-1-18 03:02 AM

各種關於佛的來源的說法

  佛,梵文 Buddha 是佛陀的簡稱。證悟宇宙真理,解脫一切煩惱的人, 佛陀又譯為『浮陀』,『浮屠』,『浮圖』,等,意思是『覺』,『覺者』,『知者』。『覺』有三個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 - 是佛教的最高果位。佛陀才俱三項,菩薩缺最後一項,羅漢缺後兩項,凡夫俗人則三項全缺。
佛教的最高思想是通過修行而最終涅盤成佛。而修行成佛。小乘佛教只修羅漢行,大乘佛教則修菩薩行。由最原始的佛教,可分為兩大門派是「小乘」(Hinayana) 與「大乘」(Mahayana)之別。乘是「運載」之義,能載人至彼岸之意,小乘在先,大乘在約公元一世紀,大約從古代小乘部派中產生。根據漢譯佛經的數據顯示,最初可能流傳於中亞細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中國內地、西藏、蒙古、多拉家常、韓國等。對於傳統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眾生。對佛陀及其教義采比較開明和創新的解釋,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尋求個人的解脫,應致力菩薩的實踐。現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淨土宗、禪宗和天台宗。小乘是相對於大乘以成佛為最終的理想境界而言。大乘佛教徒稱那些以證得阿羅漢果為終極理想的佛教宗派為小乘。如經部、正量部、說一切有部等。小乘又稱南傳佛教,主要流傳與斯裡南卡,泰國,緬甸,等南亞,東南亞等國。大乘小乘雖有修佛果的深淺之分,但都是以歸與空寂涅盤而得覺悟的。
  菩薩, 梵文 Bodhisattva (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
  阿羅漢, 為梵語 Arahan 的音譯。意為殺賊、應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羅漢是究竟的解境界,與佛果無別,但大乘佛教興起後,將阿羅漢貶低,視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還有菩薩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傳˙卷五:說法已竟,便得阿羅漢。亦稱為羅漢。
  十八羅漢是佛陀入滅後,受佛囑咐住在世間護持佛法的十六大羅漢。十六羅漢從五世紀後期,受到中國廣泛的崇拜,並成為佛教藝術重要的創作體裁,唐末至宋初由十六尊羅漢發展成十八尊流行中國、西藏二地。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復重請言:「所說十六大阿羅漢我輩不知其名何等?「慶友」答言:「第一尊者名賓度羅跋羅惰闍;第二尊者名迦諾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諾迦跋厘墮闍;第四尊者名蘇頻陀;第五尊者名諾距羅;第六尊者名跋陀羅;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闍羅弗多羅;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托迦;第十一尊者名囉怙羅;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如是十六大阿羅漢。」
  天神, 佛教的神是指護法神,天神,天眾。佛教認為,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但可比人享有更高的福祗;天神也會死,臨死前會出現衣服垢膩,頭上花萎,身體髒臭,腋下出汗,不樂本座等五種症狀。佛教有「十界」之稱,十界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前四者稱謂「四聖」,後六者稱謂「六道」。四聖已脫離生死輪迴之苦,在淨土樂園中永遠享樂;六道則在穢土中輪迴往復。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donzi 發表於 2014-1-18 12:08 PM

小乘佛教只修羅漢行,講神比較多,大乘佛教都講菩薩與佛祖居多,終點是追求一樣的東西,但過程不同,所以也會有彼此的比較落差或會講對方不正統,但其實都一樣啊~(從信北傳改信南傳,但我都信佛教){:34:}

onep12399 發表於 2014-1-18 07:47 PM

佛教是從印度傳播出去
受到印度教影響
悉達多經過修行得到的思考
轉化成一種思想

lee82511 發表於 2014-1-18 09:35 PM

基本上,原始佛學在分裂為上座部和大眾部之前,佛的地位並未被神化,仍是作為凡人存在,到了她死後一百多年,大眾部的部分學者才將其地位神格化。
頁: [1]